引入·融入·深入:启迪教育智慧,共筑教育新篇章
——温州市刘文钊名师工作室第14次集训
每一段研究都是新的启程,
每一段历练都是新的探索;
为学生而变,我们全力以赴,
为未来而教,我们只争朝夕。
2024年5月23日至25日,温州市刘文钊名师工作室学员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迎来了第十四次集训活动,一场旨在深化教育交流、提升教学技艺的特别教学研讨活动正式启航。
一、引入:专家讲座启新思
5月23日下午,省教研员李威峰老师为学员们准备了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为题的一场学术盛宴,李老师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学科实践路径出发,从WHY :“教—学—评”一致性与一体化,WHAT:“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解和HOW:初中英语学科实践路径,这三个方面细致入微的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路径。李老师还与学员们分享优秀的课例,从实操的角度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变革。
讲座尾声李老师特意留出时间和学员互动,详细耐心地为学员们解答了在教学中的疑惑,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和实践的力量。夏日阳光热烈,树荫下蝉声不绝。清凉的风儿轻轻吹过,讲座如同清泉带走了炎热的疲惫,只留下无尽的惬意。
二、融入:英语教育领航谈
5月24日上午,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校长李力在研讨会上,深入探讨了英语学习各阶段的重点问题、挑战与应对策略,为教师们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李校长开篇即强调,英语学习的真谛远不止于应试,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国际化交流和文化理解。他呼吁教师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在分析英语学习的四个阶段时,李校长从起步、基础、提高到应用逐一展开。他特别指出,起步阶段需重视语言环境的营造,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基础阶段则应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扎实学习,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到了提高和应用阶段,则更需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
李校长还分享了自己孩子的学习经验,强调提前规划和坚持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应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李校长鼓励教师们成为创设者、提供者和引导者,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动力、有毅力、有能力的人。他呼吁英语课堂应充满声音、思辨和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为未来的国际化交流和文化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同日的另一场讲座中,张教授针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语法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首先提醒教师们要觉察自己的英语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根源上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张教授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带领教师们重新审视语言学习的本质。他强调,教师需要关注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而不仅仅是表面形式。在词汇语法教学中,他提出了三维语言知识(形式、意义和语用)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精准地分析文本难度,张教授还分享了几种测量文本难度的工具。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还能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教学策略的调整。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张教授结合历年温州中考卷的题目,从命题角度引导教师们如何评价和改进语法填空的命题和学习。现场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法词汇教学。
通过张教授的讲座,教师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深刻认识到了新教材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对于教师成长的关键作用。他们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深入:论文写作智慧谈
最后一日上午,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葛文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论文写作的精彩讲座。葛老师以其亲切幽默的风格,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学术殿堂。讲座中,葛老师不仅分享了丰富的学术写作经验,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的深刻反思。
葛老师强调,好的课堂应当解决真实问题,而公开课亦是如此。他以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于论文写作每个环节的理解。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一线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日常,从中积累论文写作的素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讲座中,葛老师的一句话“不要等通知写论文。你要提前准备好论文,通知自然会找上你”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共鸣。这句话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学习与工作态度。葛老师指出,在学术界,无论是撰写论文、进行研究还是准备发表成果,主动出击往往比被动等待更能抓住机遇。
具体来说,这句话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提前准备是成功的关键。优秀的研究成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深入的研究以及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我们应该在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或机会出现之前,就着手准备和深化自己的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升写作和分析能力。其次,主动探索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发表论文的机会、参会邀请或是研究资助并不会自动降临到每个人头上。我们需要积极地关注学术会议、期刊征稿信息,主动向导师或同行请教,参与学术社群的讨论,以发现和抓住更多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最后,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是保持学术前沿性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葛文山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写作经验,更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激励我们在学术道路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深入研究教学,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准备,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学术价值。
经过为期三天的研修学习,刘文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满载而归。我们不仅收获了杭州外国语学校专家们的宝贵经验,更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了教育的火花。这次研修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学员们将把所学所得付诸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教育的新篇章。